>
化学浸泡法
原理:将耐酸砖样品浸泡在特定的酸溶液中,经过一定时间后,观察样品的重量变化、外观变化以及强度损失等情况,以此来判断其耐酸性能。
操作步骤:首先,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耐酸砖样品,将其清洗干净并干燥至恒重,记录初始重量。然后,将样品放入盛有规定浓度酸溶液的容器中,确保样品完全浸没在酸液中。根据不同的测试标准,浸泡时间通常在 24 小时至数周不等。浸泡结束后,取出样品,用清水冲洗干净,再次干燥至恒重,记录最终重量。同时,观察样品的表面是否有腐蚀、剥落、变色等现象,并对样品进行抗压强度等力学性能测试,与浸泡前的性能数据进行对比。
评价指标:一般以重量损失率、外观变化情况以及强度保留率等作为评价耐酸砖耐酸性的指标。如果重量损失率低、外观无明显变化且强度保留率高,则说明该耐酸砖的耐酸性能良好。例如,在某些标准中规定,浸泡在特定酸溶液中一定时间后,重量损失率不超过 1%,且外观无明显腐蚀迹象,强度保留率在 85% 以上的耐酸砖,可认为具有较好的耐酸性能。
酸度滴定法
原理:通过测定酸溶液在与耐酸砖样品接触前后的酸度变化,来间接反映耐酸砖对酸的抵抗能力。
操作步骤:先配制一定浓度和体积的酸溶液,准确测定其初始酸度(通常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来表示)。然后,将耐酸砖样品放入酸溶液中,在一定温度和时间条件下进行反应。反应结束后,再次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酸溶液的酸度。
评价指标:根据酸溶液酸度的变化来评价耐酸砖的耐酸性。酸度变化越小,说明耐酸砖的耐酸性能越好。例如,若酸溶液在与耐酸砖样品反应后的酸度变化不超过初始酸度的 5%,则表明该耐酸砖具有较好的耐酸性能。
【重要提醒】 转发本信息给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,被转发超过20次,信息将自动置顶一周!